近日,鹤壁天海环球电器有限公司的汽车车身线束产品,荣获国内线束行业首张“碳标签”证书,这也成为河南省首张产品“碳标签”证书。此证书由河南政辰科技集团进行核算与报告、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评价与签发。
一、评价依据及流程
依据《行业统一推行的产品碳标签自愿性评价实施规则》2.0、《PAS 2050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 《ISO14067:2018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及指南》等国际通用标准,在确定评价产品类别的基础上,通过碳足迹核查、碳标签评价以及碳标签授权使用等工作程序,最终把商品生产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以标签的形式贴在产品上而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低碳产品。
产品碳足迹核算是产品碳标签评价的基础,目前,主流的碳足迹核算方法是生命周期评价法(LCA)。通常,生命周期评价包括四个步骤:
①确定研究目的与范围;
②建立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清单;
③根据清单对所研究产品的环境影响进行量化评估;
④对影响评价结果进行解释,形成建议。
通过碳标签评价工作,企业可以获得产品碳足迹评价报告+产品碳标签评价证书+碳标签标识使用授权书+低碳产品供应商证书。
二、碳标签政策及背景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今年10月1日开始试运行,过渡期至2025年12月31日,2026年1月1日正式起征,并在2034年之前全面实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专家称,CBAM对行业利润的负面影响最高可达40%。对于向欧盟出口商品的外部企业而言,碳关税将直接影响竞争格局,甚至可以改变贸易格局。
2023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上月发布了《关于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在重点任务方面,明确要在产品层面有序建立国家统一推行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
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碳足迹核算和标识在生产、消费、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显著拓展,国家层面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鼓励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自愿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有序推进碳标识在消费品领域的推广应用,引导商场和电商平台等企业主动展示商品碳标识,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碳足迹较低的产品。
三、国内碳标签发展现状
当前已有12个国家或地区立法,要求企业实行碳标签制度,全球有1000多家知名企业要求其供应商提供碳标签。在面对国内双碳目标、国际贸易壁垒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已经在地方试点建立碳标签制度,浙江省衢州市被授予“中国碳标签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首个“绿铝”碳标签试点落户广西百色,碳标签也已纳入上海市工业碳管理试点项目,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碳标签评价体系的制定。“碳标签”可能成为全球性的产品标识,以及商品进出口的“通行证”。
通过实施碳标签,将绿色价值链进一步纵向延伸或横向拓展,形成产品绿色价值链运行体系,进而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形象及绿色价值,发掘产品低碳竞争优势,提高产品在消费者中的绿色认可度,减少进出口贸易摩擦。